国学大咖打卡永州

2020年12月21日 13:35  红网    0    收藏

红网时刻永州12月21日讯(通讯员 吴越)12月14日至15日,第九届全国国学院院长高层论坛暨国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科技学院召开。来自华中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等全国院校的国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国学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展开研讨。  

12月14日上午,论坛开幕式上,湖南科技学院校长李钢致欢迎辞。他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基本概况。他表示,今天大家在这里举行研讨会,以主题报告等形式共同研讨、交流国学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举措,他期许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共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和传播。  

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院长张京华详细介绍了国学院成立以来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并交流分享了国学院在舜文化、柳文化等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着重对永州的舜文化、宋明理学、柳宗元文化、山水游记、以元结为代表的摩崖石刻文化、潇湘八景、以怀素和女书为代表的书法、九疑古琴这八个一级文化艺术资源进行了阐释,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有机会去实地考察一番,期待能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与大家进一步加强在国学研究和国学教育上的合作交流。张京华教授还介绍了本届会议的筹办过程,他说:“我们这个会还真是有一个使命,要承接去年的第8届,要确定明年的第10届。我们要让火种一直传播下去,让它发挥应有的积极的作用。”  

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董恩林回顾了全国国学院院长高层论坛的发展历程,期望通过专题探讨不断丰富会议内容,进一步促进国学研究和国学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他对会议的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会议应不局限于院长级别的人员参加,像本次会议加了国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几个字就很好,会议应欢迎所有对国学研究、国学教育感兴趣的学者来参加。第二,会议应逐步转向以专题研究的探讨为主,教育行政为辅,结合举办地点的特色地方文化,丰富会议内容及层次。    

研讨会为期两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国学、国学院与书院教育”“国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探讨”等主题展开学术交流研讨。  

国学”学科的倡立一直是学者们较为关心的话题,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董恩林教授对此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他以文献学为例阐释了目前学科发展的弊端,提出了反对限制国学的观点。现在对国学概念的理解有很多种,用现代的、西方的学科概念来衡量国学,在董教授看来是对国学的一种束缚,一种制约,国学应当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学术思想体系,更具体一点是1911年之前的西学传来之前的一个完整独立的东学系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大概念中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可以说国学就代表着整个精神部分,代表着优秀的精神部分。目前“大国学”“新国学”之类的概念正在兴起,提倡要包涵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现代工业科技文化等,董教授认为这种观点其实是对“国学”范围和内涵定义的失准。国学从远古时代起就包涵着汉族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不能简单将国学的概念等同于汉族文化,等同于汉文化,只能说是以汉族文化为主导。  如何设立国学课程?如何组织师资力量?如何解决学生文凭及就业困难?这几个问题是国学教育想要蓬勃发展首先得翻过的几座大山。董教授认为现今国学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国学课程的设立大多倾向于文史哲三个一级学科的混杂体系,教师讲课以概论式为主缺乏对国学原典的解读,而国学毕业生至今处于挂靠在其他专业文凭的尴尬处境。要解决这些问题,董教授提出效仿古代书院制度,但这也存在着书院被开发为旅游景点的疑虑。  

“国学热”的出现离不开国家大力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海南师范大学张震英教授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四个理论创新》的主题分析了国家政策对国学发展的支撑作用。近代部分人的极端反传统文化思潮对国学传播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时至今日对于发展传统文化还是会留有些许根深蒂固的偏见,那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就是破除这种偏见的最好武器。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我们的根和魂这个认识给了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勇气。第二,党的十九大以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定义为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部分组成解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问题。第三,合理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为更好地发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我们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双创原则,这种大的方针政策,有利于我们认清形势,因势利导,把握热点,更好地从事国学教育和国学研究。  董教授认为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部分,张教授也认为国家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学发展大有裨益,那么国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是怎样一个关系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戴庞海教授给出了解释。从西周时期顺延下来,最初是贵族的私立学校,与《小学》《大学》教授的内容有所不同,后来演变为太学、国子监等。我们关于“国学”的概念是比较晚的,是近代西方文化传来后为区别与西学而建立的,当时有许多学者将国学“定义”为中国固有之学术。1989年版的《辞海》中对国学的定义是国故,指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之后还有“大国学”“国粹”等概念。更狭义的观点认为国学就是六艺之学,即六经之学。戴教授先对“中”“华”二字进行了解释,再征引前人观点,得出国学应包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观点。  国学的发展虽然有重重困难的阻挡,但探索其发展道路的脚步却从未停止,不少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白彩霞教授就以《国学社团的实践与实效研究》为主题作了发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大家很容易混淆了国学的概念,将各种文化一锅煮或偏重于一方面发展,最后出来的效果令师生都不满意,所以明确国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考察清楚学生的兴趣所在是十分有必要的。白教授通过与学生社团来往和对高校国学社研究发现了国学教育的崇高理想与冷酷现实不匹配的问题,这就给国学课程的设立带来了极大困难,也令学生无法真正了解到国学的内涵。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陈世杰教授也分享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开设国学方向课程的情况以及一些困惑。国学如何薪火相传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师资的数量和质量一直都存在巨大的缺口,这也是国学为何一直没有独立与其他学科的重要原因。另一个问题则是国学教育与社会对接不完善,许多单位和企业对于国学专业的不理解导致学生就业困难。除此之外,陈教授还比较关心国学教材的编撰,现有的教材实在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其中还有许多讹误,他呼吁学界能够组织编写一套更加规范的教材以供国学教育之用。  与陈教授有同样想法的是来自中国国学研究院的张红星教授,他发言主题是《国学课程的现状与对策》,其中就谈到了包括教材建设、如何传播国学等问题。他着重谈到了应从《小学》入手,注重基础和根基。总结当今的国学课程开设情况,他分为了“照着讲”“接着讲”“对着讲”三种,但这三种都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照着讲”的占大多数,这种通常只是对原典进行白话翻译,学术含量过低;“接着讲”相对来说有所思考,有所创新,但难度较大;“对着讲”则容易以一本教材的观点、一家之言为基础,缺乏客观性,各家之间相互辩驳也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为解决以上问题,他建议应建立一个常设机构,可以由各单位轮流承办,会议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也应注重保存、宣传,例如创立双月刊或简报等。  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副研究员傅宏星介绍了国学本科生的论文写作情况,为与会专家介绍了国学院办学的一些经验以及取得的成绩。民国时期是我国思想大爆发的一个阶段,时间距离我们现在也相对更近,有许多文献书籍保留了下来,便于我们展开研究。他不断摸索着国学课程建立的更优方案,引领学生阅读民国时期的国学著作,探寻民国国学大师的研究历程,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再通过试讲的方式分享学习心得以及研究成果。这种国学课程教学的探索实践通过国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  

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的陈晓松教授则为大家介绍了九江学院的办学特色。九江学院2014年开办了国学经典研读班,采用传统书院会讲形式,老师与学生一起研读国学经典,然后相互交流解惑。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来到了萍洲书院和濂溪书院进行国学教育交流。  

来源:红网 作者:吴越 编辑:王杨

分享到: 更多
版 权 所 有© 湖 南 科 技 学 院 国 学 院
地址:中国·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邮编:425199 电话:0746-6381356
网站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开发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