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来会友,犹忆潇湘行

2019年09月24日 11:28  国学院    292    收藏
                                               八月来会友,犹忆潇湘行

       踏上北归的列车,窗外飞驰的景色过目,心中一帧帧却都还是那浓淡皆宜的潇湘水色,同门问道的可敬师友……8月9日至15日,为期一周,在山无土,水无尘的人间净地,九嶷山麓,一群同样怀抱真诚纯净求学心的同仁有缘在水畔的学院相遇,听张京华老师娓娓道来中国的学术思想史。不论年龄职业身份,从中学老师到大学老师,从小学生到研究生,还有国家公务员,齐聚一堂,求取真知;亦不以山海为远,山西、河北、山东,千余公里的距离挡不住求学的真挚热切。初入国学院,首先见到了古典儒雅的张老师,不凡的气质总是让我想到上古的伏羲、老子,接触起来,老师的平易亲和与深厚的学问修养更让人敬仰;集贤楼二层的小成堂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学术天地,典雅复古的装潢很容易带人沉浸其中,时时亲近感受国学的气息。在第一天的拜师礼上,我们学员加高冠,换汉服,一拜万圣先师孔夫子,一拜敬爱的张老师。当我们真正行古礼作揖,背弯下去的那一刻,求学心不由地恭敬纯然,我知道,千年来学问、大道的传承都是从这一揖一拜开始的啊。小成堂,蒲团围;既行礼,虚前席。在第一天作揖拜师后,我们开始了正式的学习,前三讲老师从文字学入手,深入浅出地带我们了解儒、道、法三家的思想,生动有趣!儒,从字形来分析,是“宽缓”之义,正好比儒者的政教是柔的,如“草上之风”轻轻拂过,温柔敦厚,春风化雨,慢慢的潜入人心。其以“仁”为核心,再到“人文”“文明”“文化”,儒家的精神代代传承,化成天下。对于用思想行走的玄妙道家,老师巧妙地引入了天体运行规律作思维参照,“道”如中心的北极星,光色暗淡,不动声色,却能让其它光明的天体围绕着它不断运动,因而成“德”,“道德”二者一体一用。“德者得也”,我们常人需要尊道而行,默默积德,转化为内在的修养积淀,这才是真正的“得”呀。认识法家思想,它可以最深刻地了解人性,最现实地设计政治。学习经学,颠覆了我们以往“先诸子后经学”的固定思维,正题与反题的逆转将是文学史,哲学史重写的关键。“诗言志”开启了文学国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诸子共饮的智慧源头。《太极图》环环相扣,把我们引入了理学家的世界——“无极而太极”不仅发展了《易经》的阴阳相对之道,更是引入了有无绝对之理;考据学的学习从案例入手,缜密的逻辑,漂亮的论证另人折服。几天下来,收获良多,也让我认识到国学并不是想象得那样高深莫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可以安身立命,学以致用的真正的国粹。每天下午的讨论课都异彩纷呈,逾时良久。我们分别从个人的生活学习经历出发,思想随心碰撞交流,视角丰富多元。犹记当天关于法家的讨论很是热闹,不论老师还是公务员,可以说都是各个领域的管理者,他们上有政策纲领,而在执行过程中又面临许多具体问题,如何管理得合理又圆满不得不说是件很考验智慧的工作,我想这也是儒释道文化解决生活问题的现实意义所在吧。“朝阳岩下湘水深,朝阳洞口寒泉清。”本次的国学讲习班亦是游学之旅,两次出行考察带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零陵的悠远文明和潇湘一带的秀美风光。首先去的是坐落在学校附近的朝阳岩公园,唐时道州刺史元结途经永州,系舟岩下,爱其山水佳胜,以其岩口东向取名“朝阳”,其山水秀丽,古木青郁浓荫,每当“朝暾初升,烟光石气,激射成彩”,故称“朝阳旭日”,乃永州八景之一。石路较窄,仅容一人渐次通过,我们沿阶向下,侧旁便是历代石刻,老师一路悉心讲解,元次山、柳河东、周濂溪、黄山谷,历代名贤的题刻就在眼前,走过他们来时的路,抚摸他们的思想痕迹,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感动和震撼的呢?上洞大石遮天,刻有“何须大树”。语意双关,想必作者乃任重如山,勇武豪放之人;下洞深邃,左右石壁如半环,有泉自岩腹出,水色清冽,故又名“流香洞”。按一位学姐的话来说,这里真是暑热天气里的天然空调,于是我们蒲团围坐,心神甚觉清凉,惬意地“风乎西岩”、“游于六艺”。学友们各有所长,八段锦天人合一,取洞内天地精华;九嶷古琴琴声悠扬、《朝阳岩铭》及《朝阳岩》诗的吟诵,与石壁上的题字交相呼应;又有传统优雅的中国舞、日本舞、经典京剧表演等等。好玩的是,大家表演时拍出的照片中竟然泛着以人为中心的神奇的晶蓝色光晕,众人皆惊,然心中还是欢喜,难道我们与洞仙神交了吗?临走惜别,望着眼前的潇水,逝者如斯。想若夫子在世,也会叹一声“吾与尔也”吧!最后一天的“蘋洲之行”为讲习班画上了一个韵味悠长的句号。在潇湘二水汇流处,我们一行人沿岸观赏,寻到已斑斓破败的潇湘庙。曾几何时,潇湘妃子在这里为伟大的夫君舜帝殉情而去,化为女神,护佑着一方百姓。隔河相望,二水如仙子的衣袂飘扬,追随着舜帝的足迹缓缓流过……古老的石板路曾有多少过客停驻,繁忙的水运带走了多少潇湘的记忆,如今只留下遗存的古街铺面,几只靠岸停泊的渔船和过着闲适安逸生活的农户。老师说如此清澈的湘江水最适合黛玉那样的女子了,隔离尘境,一丝不染。我想,这份静谧该是舜帝的安排吧,九嶷山与潇水就这样静静地望着彼此,不需太多人打扰。走过老埠头、贞吉亭,穿过弯弯曲曲的小径,前面开阔的竹林甬道令我们这些北方人惊叹。一簇簇青竹直插云霄,为行人建起了天然林荫,地上铺满的竹屑无人打扫,竟有濂溪先生“窗前草不除”的原始自然美感。历史的沧桑就在脚下,而抬头是不断冒出的新绿竹叶,斑驳的时光在这其中穿行,我们是此间的行者,亦是云烟过客。若是再伴一阵小雨,清风飒飒,听雨打残叶,观朦胧潇湘,该别有一番意境吧!最后一晚清谈,送走了远方的客人,回想起这次开班的启事,“我辈生于今世,读古人之书,求一己之安,不问年龄大小,无论学殖浅深,期于对国家有益,对社会有益,对学术有益,对身心有益”。潇湘求学之旅虽短短七天,但求学的过程是专注的,获得的良师益友的情谊是温柔隽永的,正如潇湘的点点微波。“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抬眼已是北国故乡,然愿有缘再做潇湘客,不问山北又隔秋。

  


分享到: 更多
版 权 所 有© 湖 南 科 技 学 院 国 学 院
地址:中国·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邮编:425199 电话:0746-6381356
网站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开发者协会